工程項目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 裝飾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購買價格 | 在線試用 | 手機APP | 產品資料
X 關閉

淺談高層建筑轉換層的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摘要:隨著城市建設的發(fā)展,大部分高層建筑由于建筑使用要求,主體結構都必須設計轉換層。因轉換層的結構復雜,其施工要符合常規(guī)工藝特點,還應采取特殊措施,保證施工質量。本文通過分析高層建筑轉換層的施工重點,針對模板支撐、鋼筋連接、混凝土澆筑及裂縫控制的相關技術與質量管理方法進行探討。以期通過嚴密的科學控制方案,保證施工質量。

關鍵詞:高層建筑;轉換層;模板支撐;鋼筋;混凝土 1高層建筑轉換層的施工重點 1.1模板支撐系統(tǒng)因轉換層鋼筋密集、混凝土與鋼筋自重以及施工荷載非常大,因此如何確定轉換層模板的支撐系統(tǒng)為轉換層施工的重點,必須保證支撐系統(tǒng)的承載力和整體穩(wěn)定性。 1.2鋼筋的連接和綁扎轉換層梁及板的配筋量大,主筋長,布置密,在梁柱節(jié)點區(qū)域鋼筋更是密集交錯,因此,如何正確地下料,保證鋼筋位置和數量正確是鋼筋施工的關鍵。 1.3混凝土澆筑及裂縫控制轉換層梁柱交叉的核心區(qū)域鋼筋縱橫交錯,鋼筋間距小,混凝土自由下落困難,且易產生溫度及收縮裂縫,因此,如何保證混凝土順利澆筑和防止裂縫的產生是保證混凝土質量的關鍵。 2模板及支撐系統(tǒng)的施工技術與質量控制由于轉換層結構一般都為大體積混凝土,結構尺寸較大,施工荷載也相當大,高層轉換層支撐系統(tǒng)的安全性是轉換層施工需考慮的一個重點問題。在工程施工中需要進行嚴格的論證和詳細設計。 2.1高支撐體系設計轉換梁施工時最大荷載為92.5kN/m2,下部各層模板設計荷載之和小于轉換層施工所產生的荷載,為保證施工安全,轉換層垂直荷載要能有效傳遞到地下室頂板,故該轉換層及支撐系統(tǒng)設計為關鍵設計。經過技術、經濟分析,可選用鋼管腳手架支撐體系作為轉換層模板的支撐系統(tǒng)。轉換層樓板模板采用δ=12mm膠合板拼裝,背50×100木方@≤500mm。采用Φ48×3.5mm滿堂鋼管腳手架支撐。另第一、二、三層結構施工時,支模架還應按轉換層相應位置立桿搭設計要求加強,并保留三層模板及支撐,到轉換層施工后強度達到設計強度時,方可拆模。梁底模、側模采用δ=18m膠合板,梁側模豎向背50×100木方@≤300mm,梁高≥2200mm時,梁底模橫向設置50×100(h)@≤300mm,木方各跨度不大于600mm。梁模支承架亦采用Φ48×3.5mm鋼管,梁支架搭設要求根據梁橫截面面積不同而有所區(qū)別。 2.2框支梁支模由于框支梁(h=2.2m)施工時產生的荷載很大,其下各層樓面設計荷載之和小于轉換層框支梁施工時產生荷載,故所有框支梁均采用“斜撐三角形鋼管桁架支模”的方案,將轉換層框支梁施工時產生的荷載傳給本層柱端1.5m范圍及下層柱端600mm范圍內,柱梁內相應增加Φ25ram抗剪鋼筋。 2.3支模安全保證措施施工前編制專項技術方案,從組織管理、材料使用以及技術措施等多方面進行嚴格控制,高支撐模板搭設完成后,必須經驗收合格后方能進入下道工序作業(yè)?;炷翝仓陂g,觀察模板及支撐系統(tǒng)的變形情況。該工程結構轉換層混凝土澆筑一次性完成,施工速度快,模板支撐數量大。必須保證轉換層混凝土的結構質量,滿足結構設計要求及模板支撐體系穩(wěn)定可靠,確保高大模板施工的安全;選材方便,降低工程成本。 3鋼筋的連接及施工技術的質量控制3.1鋼筋的連接板鋼筋采用搭接接長,柱主筋采用電渣壓力焊接長,梁筋采用直螺紋機械連接方法,施工時按相應的規(guī)范要求執(zhí)行。 3.2鋼筋施工由于框支梁的鋼筋需插入柱內1.2~1.5m(從梁底計),所以柱內混凝土必須待框支梁的鋼筋綁扎完畢方可進行澆筑,澆筑時應避免鋼筋移位和混凝土污染鋼筋??蛑Я轰摻罱壴鷷r應先搭設臨時鋼管支撐,待柱混凝土澆筑完畢并拆除柱模后,重新搭設正式的框支梁支模架。梁寬≥850mm時框支梁除按設計要求配筋外,為保證鋼筋骨架在就位后的施工中不變形,須在梁上部下排筋下面加設Φ22≤200ram的橫向支承鋼筋支撐上部鋼筋骨架,并沿梁骨架兩側加設Φ22@100mm的斜撐垂直支撐筋。預埋剪力墻鋼筋安裝定位后,應沿其兩側在梁、板面筋上加焊一根≥10通長的定位鋼筋,使預埋插筋在混凝土振搗時不會移位,同時在剪力墻(或暗柱)筋預留段應綁扎至少3道箍筋或分布筋,以保證預留位置的正確。對于梁寬≥850mm時框支梁,因梁自重大,若采用混凝土墊塊設保護層,將壓碎混凝土墊塊,故采用Φ25(L=150mm)短鋼筋作墊塊,按縱距離≤l000mm、橫距@≤300mm梅花形布置。 4混凝土澆筑及裂縫控制技術如果按后澆帶分為二個流水施工段組織施工,每個施工段均分二次澆筑混凝土,第一次澆墻混凝土,第二次澆梁板混凝土,各段梁板混凝土應連續(xù)澆筑,施工縫留于后澆帶處,其余地方不得留施工縫。 4.1混凝土澆筑方式混凝土澆筑可采用斜面分層布料方法施工,即“一個坡度、分層澆筑、循序漸進、一次到頂”。采用插入式振搗,每個混凝土泵配備5臺插入式振搗捧(3臺工作,2臺備用),分3道布置:第1道布置在出料點,使混凝土形成自然流淌坡度;第2道布置在坡腳處,確?;炷料虏棵軐崳坏?道布置在斜面中部,在斜面上各點嚴格控制振搗時間、移動距離和插入深度。每個澆筑區(qū)域的振搗由專人負責,嚴防漏振。在混凝土凝固前進行表面二次振搗,以防混凝土表面出現收縮裂縫。在梁柱節(jié)點及明顯鋼筋密實處,除了按常規(guī)操作工藝認真施工外,必須針對其特點,選用Φ35nun振動棒配合振搗,來保證其密實度。 4.2防裂施工技術措施為降低梁核心溫度,在梁中沿豎向設置兩套循環(huán)降溫管、水箱回路,管徑為25mm降溫管兩個方向的間距均為50cm,在混凝土升溫階段,讓其最大限度地帶走混凝土的內部熱量,降低混凝土內部最高溫度。摻用粉煤灰14.75%代替20%以上水泥,以降低混凝土水化熱,同時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水灰比。摻入適量的緩凝劑,降低水化熱,推遲水化熱的峰值。為防止混凝土表面熱量、水分散發(fā)過快,使內外溫差過大,在梁底模及側模外鋪設2層塑料薄膜,與膠合板一起作為梁底面、側面的保溫層。實踐數據表明,在當地八月份,混凝土澆筑后,膠合板內外溫差保持在22-30℃左右。對于混凝土上表面的養(yǎng)護,在混凝土澆筑8小時后,在梁范圍內的板面口筑120×120mm(h)磚圍護,蓄溫水養(yǎng)護不少于7天。加強混凝土的測溫工作??刹捎肑DC-2建筑電子測溫儀進行混凝土溫度監(jiān)控。平面共布置9個測點,每個測點布置3個測溫傳感器及測溫探頭,在混凝土澆筑前埋入并固定保護。在混凝土升溫階段每2h測1次,降溫階段每4h測1次,后期6~8h測1次,同時測量大氣溫度。經測量,實測中心最高溫度73.8℃,此時板底55.6℃,板面50.3℃,混凝土內外溫差符合規(guī)范要求。結束語高層建筑的結構轉換層作為建筑物內不同結構形式受力的連結與傳承的關鍵節(jié)點,因此控制和把握轉換層結構施工質量是非常重要的,盡管其施工過程質量控制難度較大,但只要科學規(guī)范施工,并采取嚴密科學的控制方案,其施工質量是可以得到保證的。 參考文獻 [1]JGJ3-2002,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S].北京: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2. [2]高層建筑結構設計建議[M].上海:上??萍汲霭嫔? [3]哩培林.建筑抗震與結構選型構造[M].北京:建筑工業(yè)出版社,1990,12.
發(fā)布:2007-07-25 10:29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

泛普工程管理軟件其他應用

項目管理工具 禪道項目管理軟件 夢龍項目管理軟件 微軟項目管理軟件 裝飾管理系統(tǒng) 裝修預算軟件 項目計劃軟件 項目進度管理軟件 軟件項目管理工具 材料管理軟件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系統(tǒng) 項目管理系統(tǒng) 施工管理軟件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工程管理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