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jiān)理公司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企業(yè)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造價咨詢管理系統(tǒng) | 工程設計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購買價格 | 在線試用 | 手機APP | 產品資料
X 關閉

丁建:建筑師得擁抱市場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摘要:我個人覺得,他作為一個社會來講,作為社會人,不光是建筑師,首先我覺得還得擁抱社會,因為這個社會,假如說選擇市場經濟,我們還弄市場經濟。

中元國際董事長 丁建

Q:我就先簡單說一下,咱們中元曾經獲得過很多榮譽,您是如何看待這些榮譽,獲得這些榮譽,以及我們中國中元之后的發(fā)展您是怎么規(guī)劃的呢?

【丁建】我覺得是這樣的,這個榮譽說明本身一個企業(yè)的價值觀或者是它本身對于行業(yè)、社會發(fā)展基本看法。雖然我覺得還是服務社會,或者通過服務社會來體現(xiàn)價值。這種榮譽本身更多的還是來體現(xiàn)企業(yè)的一種價值觀,對發(fā)展的理解。

所以我覺得中元將來也一樣,之所以能取得這個榮譽,和我們甘愿服務社會的思想,以及把我們企業(yè)的定位與社會的要求,和市場的要求一致起來。我覺得是這樣的。

將來我們堅持服務于市場、服務于社會,同時通過自己對企業(yè)價值的審視,能夠做到社會所需,或者說能體現(xiàn)社會的要求。一個是榮譽還會再來,同時也會保持核心的競爭力。應該是一個結果,而不是說一個預先的設定。

Q:好的。那建筑大師張永和之前提過,建筑師的市場經濟分為三種,一種是無條件的參與生產與消費;還有一種是批判并盡可能的參與;第三種就是批判性的參與,介乎于第一種跟第二種方式,那您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丁建】我覺得他得擁抱市場,不光是參與和批判的概念,我覺得還得擁抱。實際上,這兩點都在市場之中。所以,我個人感覺建筑師是市場的一部分,不是說我把這里推進起來,或者是作為一個第三方。

我個人覺得,他作為一個社會來講,作為社會人,不光是建筑師,首先我覺得還得擁抱社會,因為這個社會,假如說選擇市場經濟,我們還弄市場經濟。所以,我們的參與感、參與度,或者是榮譽,這是一個區(qū)別。假如與社會無關,我作為批判者,作為旁觀者,本身我覺得就把市場割裂了。

我個人覺得甭管對錯,我們生活在這個時代,生活在這個時代大的背景,我覺得融入的精神是第一位的,融入之后,我覺得就是社會需求。一個人不能把自己凌駕于市場和社會之上,把它變成一個批判者,一個參與者或者旁觀者,而是說我就是社會的一部分。

所以,我覺得個人不比時代高明,不比市場高明,那怎么辦呢?就是一起來做,來推動社會,推動市場的發(fā)展,我覺得這種心態(tài)是正常的。所以,我們的觀點是什么?中國中元的文化是什么?首先您要當批判者的前提,您也是融入者,就是你在其中了,發(fā)言權也是你。不能說我站在旁邊,你就沒有發(fā)言權,就是沒有實踐的發(fā)言權,沒有調查的發(fā)言權,沒有參與的發(fā)言權。假如沒有融入概念的話,所有我覺得是無根的,或者說是一種假象。這是我的意思,或者這是我的一種隱喻。

Q:您的意思大概就是說不管做什么事,我們首先得參與進去。

【丁建】比如我要批評一件事情,得參與這件事情,要做這個事情。做完了以后通過自己的工作調查、研究、融入了,我覺得從中你就有感受,有了感受就有發(fā)言權。不然的話就是一個旁觀者,就是一個批判者,就是一個挑剔者。當然社會也需要這種角色,但是我覺得作為建筑師來講必定是一個職業(yè),當然我們這個職業(yè)還需要其他方方面面的各種人。但是核心,或者絕大多數(shù)人我個人覺得應該要有這種態(tài)度。特別作為企業(yè),比如說中國中元,或者職業(yè)建筑師,或者作為一種企業(yè),我個人覺得還是服務于社會,服務于行業(yè)??赡苤袊性@種服務意識是比較強烈的。

但是我覺得它的批判與參與我覺得也要有,關鍵是標準問題。比如說中國中元的社會標準是什么?我覺得這個很關鍵。我們要成為行業(yè)的推動者,不能說作為職業(yè)的領跑者,起碼我們的標準要和社會相一致,甚至于要成為行業(yè)標準的領導者。這個概念我覺得還是比較關鍵的。

Q:現(xiàn)在都在倡導互聯(lián)網經濟,而且現(xiàn)在也出現(xiàn)了很多互聯(lián)網裝修、互聯(lián)網采購,您是如何看待互聯(lián)網設計這個行業(yè)的?

【丁建】我覺得互聯(lián)網是一個時代的表達方式,或者時代的一種流通也好、表達也好,甚至是生活的一種方式。我覺得它既然來了,還是那句話,“你就接納唄”,那怎么辦呢?人不能落伍,如果拒絕了就不合拍了。我還是那句話“一個企業(yè),一個人活力來源于合拍,來源于我跟社會的互動,和對社會的推動”。所以我覺得互聯(lián)網來了,那我們就變成互聯(lián)網,什么東西來了我們要歡迎,什么東西走了我們要歡送,實際上是一個社會的經歷。

所以,互聯(lián)網帶來設計新方式、新變化、新路徑、新模式,對我們工作的新影響,我覺得這個企業(yè)一定要接納。我個人認為年輕人用的東西,社會上用的東西一定是正確的,因為年輕人是這個企業(yè)的根本。比如年輕人做什么,年輕人目前需要做什么,或者說他們把什么當成一種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判斷,我覺得都是不能拒絕的。只是說贊成不贊成,或者說方式不一樣,比如說年齡不同,看問題角度不同??梢杂胁煌目捶?,但是你得認可。所以第一件事,我覺得認可年輕人就是認可未來,認可現(xiàn)在大家所推崇的東西,就是認可當下。我這個意識可能還不夠強烈。

Q:那您是如何看待平衡建筑設計師與建設方,以及使用者和管理者之間的關系呢?

【丁建】可能在我腦子里邊,很多人一說起建筑師都是對立的。我不這么認為,我覺得是一體的東西,大家老是這么講“大家為了革命的共同目標走到一起來”。這句話是過去講的,實際上就是這么回事,為什么有建筑師,有業(yè)主方,有各參與方,就是為了做項目。所以本身不會有矛盾,只是說職業(yè)不同、分工不同、角度不同,對一些問題看法不一樣。正是因為看法不同,才促進這個項目的完成與發(fā)展,最后能夠提高它的完成度。

所以,我覺得三方、四方加在一起,各自發(fā)表不同,這時候關鍵是歸納、整理、提高,能夠理解別人、能夠尊重別人,從中還能找出它的善意和結果,以及對項目的閃光點。假如我沒項目,我們五個人坐在一塊,都是覺得你是反對我的,一下就把距離拉開了,甚至于說都是帶著敵視的態(tài)度。事情最后肯定是做不好的,而且于事無補。

所以,每次有人問關系的問題,我覺得都是挺好的,而且是一種正常關系。比如說建筑師不可能排除業(yè)主,不能排除一些施工,不能排除其他方,一排除了你就沒有無水資源了,或者說你就離開了這個土壤了,就沒有生命力了,或者沒有價值了。正是因為他們在一起,才能把事情做起來。

我們覺得還是這個態(tài)度,它既是一個矛盾體,又是一個綜合題,又是一個工作體。而且這種東西是永遠的,是分不開的。好多東西我覺得都是相互包容、相互協(xié)調、相互團結、相互工作、相互促進,最后可能產生一個好的結果。關鍵我覺得還是要把這些好的東西能夠找出來,接納出來,同時通過討論,能夠形成統(tǒng)一的,對項目更有利的認知。這個能力我覺得是雙方需要協(xié)調、需要妥協(xié)、需要商議的過程。我個人覺得不能對立起來。

Q:您也剛才說了今后整個設計之后人才輸出方向基本上都是80后、90后,那您對這些年輕的設計師寄予什么樣的希望呢?

【丁建】我個人的觀點,我覺得第一是一代比一代強,因為社會在進步,一定是這樣的。第二,對他們期待,比方說今天咱們這個話題,我覺得更加國際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宿命,他們每一代人一定要比前一代更寬。我覺得現(xiàn)在國際化推進程度還是很快的,互聯(lián)網,包括整個交通,包括國際的交流,大學的開放,思想的交融。我覺得年輕人還是國際化。

而國際化的前提就是什么?就是今天談的,我覺得就是融入國際化,最后通過國際化,反過來我覺得促進中國的發(fā)展。不是說站在中國融入世界,而是真正把自己變成一個國際人,就是你有國際視野。而且這個國際視野一定是把國際上的標準統(tǒng)一化。

什么叫國際化?我覺得就是能夠站在對方看問題,什么時候能夠團結或者協(xié)調了,我覺得核心的問題是大家都能夠相互替別人著想,或者從別人的角度看這個問題。比如說中國人國際化,中國人看外國,我自己認為再國際化也沒國際化。假如能夠從中國看國外,國際上看中國,而且取得價值上統(tǒng)一的時候,我覺得那時候才是國際化。我覺得年輕人我覺得第一是國際化。

第二個是中國的標準化,促進中國標準的提升,這是很關鍵的。中國現(xiàn)在的問題是什么?這個時代是少,所以一定要有大量的積累才能形成基礎。但是中國發(fā)展到今天,量的積累基本上已經完成差不多了。所以這代年輕人應該有更高的標準,對質量的標準,對于工業(yè)化、體系化的標準,對于和世界質量接軌的標準應該有。

第三個是資源概念或者綠色概念。一定是環(huán)保的或者綠色的,或者對社會是有促進的。我在中國中元講的,我說中國中元不要什么都做,要做我們能夠做好的,我們做不好的不要做,浪費資源。眼界要更寬,不要為了設計費,賺那個錢,因為設計費只占百分之二三,假如百分之九十八的資源都沒有能力把它管控好、利用好。不是為了自己百分之二,浪費了百分之九十八。實際上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

假如我能做好醫(yī)院,我能做好什么工作,你覺得這個工作在國內能做到行業(yè)較好的,而且你有能力把這個資源利用好。我覺得這個工作是我們要做的。假如說我們還沒有能力,讓給別人做更好。所以有時候少干比多干好,假如我們干的事糟蹋資源,不是很好利用資源,多干了是浪費,把社會給破壞了。所以,你剛才講干好事多干,壞事少干。過去叫干活就好,干事就好,現(xiàn)在不見得,你能干好的事一定是正能量的,假如你有心,但是做不好,你就少干。我覺得比那個還強一點。

所以我覺得企業(yè)里邊有所為,有所不為,不是說盲干、傻干,或者說多干就是好?,F(xiàn)在咱們國家最近也在反思,有污染的東西,最后對資源的破壞造成的損失比得到的東西大的多。原來光看正的,沒看到負的,現(xiàn)在是系統(tǒng)思維,或者是全景思維,或者社會化的思維,可能對于年輕人來講很重要。人人要想著社會,想著這個大系統(tǒng),大方向。

我個人覺得現(xiàn)在的年輕人還是挺厲害的,因為他們由于互聯(lián)網有自己的精神,又有獨立的精神,自我意識的增強,他們的分辨能力、學習能力和自我再造能力都特別強。我覺得應該沒有問題。但是更多的對年輕人來講還是這些觀念,這些觀念假如能夠生根。在我生活中接觸年輕人好多方面比我們強,特別是在國際化、綠色、資源、環(huán)保、自信,包括對經濟、社會的看法我覺得都還是挺好的,因為畢竟生活的基礎不太一樣。

發(fā)布:2007-11-10 13:33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
相關系統(tǒng)
聯(lián)系方式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華區(qū)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

重慶公司:重慶市江北區(qū)紅旗河溝華創(chuàng)商務大廈18樓

咨詢:400-8352-114

加微信,免費獲取試用系統(tǒng)

QQ在線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