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介紹三峽工程的科研項目,綜述三峽工程開工以來的主要科研成果及工程應用情況,包括:一期土石圍堰基礎處理與施工技術;大江截流上下游土石圍堰平拋墊底研究;二期圍堰防滲工程研究;大江截流計算機科學管理;大壩混凝土澆筑方案及主要施工機械選型;混凝土的原材料和耐久性優(yōu)化試驗研究;大壩基礎深層抗滑穩(wěn)定研究;三峽電站進水口型式研究;鋼襯鋼筋混凝土引水管道研究;蝸殼打壓、廠壩間伸縮節(jié)問題研究;永久船閘的引航道布置、輸水系統及水力學、高邊坡穩(wěn)定、混凝土襯砌墻的結構與支護研究;特大型水輪發(fā)電機組的科學研究。
關鍵詞 圍堰;截流;混凝土;施工;船閘;高邊坡;水輪發(fā)電機組;三峽水利樞紐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ree Gorges Project and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Dai Huichao(China Yangtze Three Gorges Project Development Corporation,Yichang,Hubei 443002)
Abstract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scientific research in the Three Gorges Project(TGP) and the applications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is given,which include treatment of newly slited layer on the foundation of the first stage earth-rock cofferdam,dumping bottom technique of river closure in deep water,construction of cut-off walls in the second stage earth-rock cofferdams,3-D computer simulation of river closure,concrete casting alternatives and selection of major construction equipment for the second stage construction optimization of durability of raw materials of concrete,deep sliding resistance and stability of the intake dam section,the section of the intake of the power station,the intake penstock of the power station,layout and hydraulics problems of shiplocks,stability of high slopes of shiplocks,and optimization of the system structural anchor bars to reduce the risk of cracking in the concrete wall and 700MW turbine generator units.
Key words cofferdam;river closure;concrete construction;shiplocks;high-slopes;turbine generator units;TGP
1 三峽工程科學研究綜述
三峽工程是一項涉及科學技術、經濟、社會發(fā)展等多門類的復雜系統工程.規(guī)模巨大,影響深遠,經過70余年幾代中國人的努力,長期的規(guī)劃勘察,方案設計,科學研究、試驗和論證,人們加深了對大自然的認識和對長江的自然規(guī)律的認識,得出的最終結論是:三峽工程建設是必要的,技術上是可行的,經濟上是合理的.
三峽工程規(guī)模巨大,技術復雜,科技工作是三峽工程的先導和基礎.三峽工程的科研項目包括三峽工程前期科研項目;國務院三峽重大裝備辦公室安排的“三峽工程重大裝備的研制” ;國家科委安排的“六五”、“七五”、“八五”攻關課題;8個單項技術審查科研項目;長江水利委員會安排的設計科研項目;配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安排的國家基金重大項目“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幾個關鍵問題的應用研究” ;“九五”國家重大技術裝備研制和國產化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成套設備科研項目;三峽工程施工科研等.專業(yè)面涉及泥沙、航運、水文、地質、水工、施工、建材、金屬結構、機電設備、生態(tài)環(huán)境等多學科、多專業(yè).除直接參與工程建設的設計、施工、監(jiān)理單位的科技人員外,全國有數十家科研單位和高校、數千名科技人員投入三峽科技工作,提交了近2000份科技成果報告.這些科技成果已經和將要對三峽工程建設重大問題決策奠定科學基礎,對優(yōu)化設計、改進施工工藝、保證工程質量、節(jié)約工程投資、促進現代化管理發(fā)揮重要作用.
2 截流和圍堰科學研究成果
2.1 三峽水利樞紐一期土石圍堰基礎處理與施工技術研究
三峽一期土石圍堰基礎地質條件復雜,堰基粉細砂、塊球體及花崗巖中強風化帶、弱風化帶的嚴重透水性是一般圍堰工程難以遇到的特殊地層,其技術處理方案直接關系到工程的成敗.在設計與施工中對圍堰基礎粉細砂層的物理力學性狀及液化特性和滲流穩(wěn)定進行一系列的試驗研究和計算分析,提出對粉細砂地層采取“外堵內排,保留粉細砂”的技術處理方案;對塊球體等地層采取“柔性墻、高壓旋噴灌漿、帷幕灌漿”的綜合處理措施防滲技術,確保了土石圍堰按期完成和安全運行.一期土石圍堰經受了3個汛期的考驗,于1997年汛前完成了使命.經工程施工驗收和專家鑒定,該項技術為三峽水利樞紐混凝土縱向圍堰提前10個月澆筑混凝土創(chuàng)造了條件,并節(jié)約大量工程投資.
2.2 大江截流上下游土石圍堰平拋墊底科學研究
三峽大江截流主河床深槽段最大深度達60多米,為世界水電工程建設史上之罕見.為避免可能發(fā)生截流戧堤和堰體拋填過程中堤頭坍塌現象,威脅施工人員和施工機械的安全,減少截流時的拋投強度,經模型試驗和堤頭坍塌機理分析,采用平拋墊底抬高河床高程的措施,使截流水深減至30m左右,為大江截流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結合平拋墊底高程,調整防滲墻與戧堤軸線距離,減小圍堰填筑工程量80萬m3.
2.3 二期圍堰防滲工程科學技術問題
三峽二期圍堰由上下游橫向圍堰和已建成的右岸混凝土縱向圍堰組成.上下游土石圍堰是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最重要的臨時建筑物.二期圍堰斷面采用“兩側石碴夾風化砂的堰體,垂直防滲”結構型式.圍堰防滲采用塑性混凝土防滲墻下接帷幕灌漿,墻上接防滲土工膜方案,上游圍堰在防滲墻深度超過40m的深槽段加設第二道防滲墻,間距6m,墻厚1.0m和0.8m ,最大深度74m.下游圍堰深槽段,根據防滲施工專家的咨詢意見和考慮到施工承包單位高噴設備性能和數量難以滿足設計要求的具體情況,防滲墻其厚度由原1.0m改為按1.1m的方案實施,同時取消該部位的高噴墻.防滲墻施工采用液壓雙輪銑和“兩鉆一抓”以及雙反弧接頭槽法等新工藝.為了提高深槽段的安全可靠性,在上游圍堰雙墻段增設混凝土隔墻,在基巖陡坡段和左側軸線反拱拐點,輔以高壓旋噴加固措施.對平拋墊底部位采用振沖加密和預灌濃漿,以改善力學和防滲特性.1998年長江雖然相繼形成了8次洪峰,但圍堰滲水量50L/s,遠小于設計預測值600L/s,防滲效果良好.
2.4 大江截流計算機科學管理研究
隨著計算機圖形技術的發(fā)展,美國、德國和日本一些發(fā)達國家非常重視運用直觀的圖形和基于計算機支持的施工組織管理系統指導重要工程及其重要施工階段的施工.三峽工程是舉世矚目的跨世紀工程,應盡可能實施現代化的計算機管理,大江截流這樣重要的施工階段建立基于計算機的管理系統是非常必要的.為此,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fā)總公司組織有關院校開發(fā)了大江截流決策支持系統,用以指導施工組織管理.大江截流決策支持系統的建立和實施存在以下技術難點:
a. 模型建立工作量大,幾乎概括了三峽工程施工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需要進行大量的數據準備和建模工作.
b. 三維動畫數據量大,場景復雜,編輯困難,渲染機時消耗大.以三峽工程大江截流模擬為例,三維模型組成面數高達27萬之多,幾乎達到微機處理能力的極限.
c. 虛擬現實技術的運用:VR是一種高級終端用戶界面,它的功能包括實時模擬和通過多種傳感通道完成交互操作.本次將運用此技術對三峽水利樞紐主要建筑物進行VR三維建模,使得用戶可以用鼠標隨意旋轉建筑模型,并可將每個模型單獨拿出來觀看查詢細部信息,可按用戶指定的路徑實時生成三維漫游動畫.
d. 導截流數學模型的實現.以往導截流設計和施工基本上以物理模型為依據,不僅費時耗物,且受比尺效應的影響,不能形象地反映真實的流動情況.相比之下,數學模型具有花費少、適應能力強、提供詳細的流場資料、便于方案比較等優(yōu)點.人們愈來愈重視運用數值模擬手段預測各種復雜的水流現象及流場的內部結構.國際上一些享有盛名的單位已由過去的物理模型為主要決策依據轉化為數學模型為主要決策依據.為保證大江截流的順利完成,長江水利委員會作了不同比尺的物理模型實驗,但物理模型本身存在費用高、周期長、比尺效應等限制.三峽工程大江截流期間,截流指揮勢必要按當時的長江來水條件、戧堤進占形象及施工機械配置等具體條件相機進行截流工程的決策安排,在大量的物理模型基礎上,采用經過物理模型驗證的導截流數學模型,形成了自由表面和水流流場的三維實體和截流水力學參數.
在施工之前,大家對大江截流缺乏形象、直觀的認識,通過本系統使我們在實際施工之前,能迅速、精確直觀地看到所采取的措施將產生的結果,對不同的施工方案進行比較研究,為大江截流的正確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持.而且使人們通過中央電視臺或計算機多媒體光盤,提前看到了大江截流驚心動魄的一幕,如同身臨三峽工程的施工現場.該成果已在中央電視臺和眾多新聞媒體報道,經水利部組織的專家組會議鑒定,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3 大壩和廠房科學研究成果
3.1 大壩混凝土澆筑方案及主要施工機械選型
三峽工程二期大壩和廠房施工是三峽工程中最艱巨的項目,其施工方案的優(yōu)劣是直接關系到三峽工程能否如期建成,能否提前發(fā)揮效益的關鍵.三峽工程以其工程量巨大、施工強度高、高溫季節(jié)持續(xù)時間長、結構復雜而顯著區(qū)別于國內外已建或在建的其它工程,國內外目前現有的設備均難以完成.施工方案的研究,在論證和初設階段以及“七五”國家科技重點攻關項目中都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fā)總公司成立后,又組織了全國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進行補充研究,聘請國際上著名專家進行技術咨詢;并決定采用帶施工方案的施工設備招標方式,進行國際公開競爭性招標,即讓設備投標商首先做出三峽二期工程施工方案,然后據此確定最優(yōu)設備參數及最佳的設備配置.經過認真的招標、評標工作,總結出兩個適合于三峽工程特點的優(yōu)化的施工方案:一為以大型塔機和高架門機為主的施工方案;二為塔帶機為主輔以纜機和高架門塔機的施工方案.這兩個方案都是可行的,均可滿足三峽工程的施工及進度要求.在充分比較、論證,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最終選定以塔帶機為主輔以纜機和高架門塔機的施工方案.
3.2 混凝土的原材料和耐久性
三峽工程混凝土量大,由于工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對混凝土的質量和耐久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而,對混凝土各項性能指標及配合比設計參數等進行了不斷的優(yōu)化試驗研究,制定了一整套混凝土施工質量的評定標準.
a. 水泥.對于大壩內部和基礎混凝土,采用525號大壩中熱硅酸鹽水泥和425號大壩礦碴低熱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方案,大壩外部混凝土采用525號大壩中熱硅酸鹽水泥混凝土配合比方案.通過招標,水泥供應廠家由生產優(yōu)質水泥的葛洲壩水泥廠、湖北華新水泥廠和湖南特種水泥廠中標.規(guī)定525號中熱硅酸鹽水泥熟料的堿含量不得超過0.5%,低于國家規(guī)定的不得超過0.6%的控制指標.425號大壩礦碴低熱水泥,也必須嚴格按國家標準控制含堿量,并力爭更低一些.525號大壩中熱水泥MgO含量不得超過5%的國家標準,為使水泥具有微膨脹性 ,要求MgO含量不小于3.5%.
b. 粉煤灰.粉煤灰作為摻合料在國內外已廣泛得到應用,在施工現場摻優(yōu)質粉煤灰除了能節(jié)約部分水泥外,更重要的是能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降低混凝土水化熱溫升,抑制堿骨料反應,對混凝土起到改性作用.Ⅰ級粉煤灰與Ⅱ級粉煤灰相比具有明顯的優(yōu)越性,經過綜合比較,確定大壩混凝土摻用Ⅰ級粉煤灰.通過招標,考慮質量和運輸保證條件,確定Ⅰ級粉煤灰主供廠家為平圩電廠、南京電廠、珞璜電廠和神頭電廠.
c. 外加劑.經廣泛調研、咨詢及大量對比試驗研究,推薦使用ZB—1A,FDN9001,R561等高效減水劑.引氣劑的選擇主要考慮了高效、穩(wěn)定、氣泡特性以及與減水劑相互適應性好,推薦使用PC—2,DH9等.
d. 骨料.三峽工程采用的骨料分為人工骨料和天然骨料兩種,一期工程由于施工工期緊,人工骨料加工系統尚未形成,故采用天然砂石料.二期工程采用人工骨料.天然骨料為長江天然料場和黃柏河天然料場,距壩址約54~85km.人工骨料利用基坑開挖的新鮮閃云斜長花崗巖及下岸溪斑狀花崗巖.采用目前國內外各種試驗方法對骨料進行堿活性檢驗,一致認為三峽工程采用的花崗巖人工骨料為非活性骨料,另考慮到三峽工程的重要性,由于三峽工程混凝土骨料數量巨大,應根據地質情況繼續(xù)進行堿活性定期驗定;檢驗成果還表明,三峽工程用的天然料場中骨料有部分系活性骨料和可疑活性骨料,今后應繼續(xù)取樣,系統研究其堿活性規(guī)律,確定安全使用條件.
e. 混凝土含堿量.試驗表明,經選用以上原材料、花崗巖人工骨料配制的混凝土,總含堿量均可以嚴格控制在2.5kg/m3以內.如使用天然骨料,要求混凝土總含堿量不得超過2.0kg/m3.因而,三峽工程混凝土堿骨料反應得到有效控制,能滿足混凝土的耐久性要求.
f. 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對三峽工程第二階段混凝土配合比進行了大量的優(yōu)選試驗.在混凝土配合比設計試驗優(yōu)化過程中采取了幾項技術措施,如混凝土全部摻用引氣劑,選用品質優(yōu)良的高效減水劑,摻用Ⅰ級粉煤灰并縮小水膠比增大粉煤灰摻量,采用具有一定補償收縮性能的水泥,嚴格限制原材料堿含量和混凝土總堿量等.通過以上措施,成功地把四級配花崗巖人工骨料混凝土用水量由原來的110kg/m3降至85kg/m3左右,不但使混凝土各項指標滿足設計技術要求而且還使混凝土具有優(yōu)良的性能,提高了混凝土的抗裂性和耐久性,并將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以大壩混凝土為例,R90 200大壩外部混凝土,采用525號大壩中熱水泥,水膠比0.50,粉煤灰摻量45%,用水量為80kg/m3左右,膠凝材料總量160kg/m3.混凝土配合比設計由業(yè)主推薦參數,承包商選定,經監(jiān)理批準,重大變更經業(yè)主審核,以形成一個比較完整的質量控制體系,以保證混凝土的高質量.
3.3 大壩泄洪水力學問題
三峽工程承擔長江中、下游的防洪任務,大壩采用千年一遇洪水設計,萬年一遇洪水加大10%校核.在設計水位175m時,需渲泄流量69800m3/s,校核洪水條件下,具備102500m3/s的泄洪能力;經反復研究,采用深孔及表孔兩套泄洪設施,為了盡量縮短溢流前緣,采用了現在的深孔與表孔相間布置的型式.
泄洪壩段總長483m,分為23個壩段,壩塊中央設置深孔,表孔跨縫布置;為滿足三期截流和導流期泄洪要求,在表孔正下方布置有22個導流底孔,導流底孔采用長有壓管方案. 三峽工程的泄洪深孔是三峽樞紐的主要泄水建筑物,千年一遇以下的洪水主要由深孔泄洪.同時深孔還擔負著三期導流和施工圍堰擋水的度汛任務.深孔的設計水頭85m,常規(guī)止水設計有相當的難度,深孔最大流速約35m/s,宜采用摻氣減蝕措施.因此深孔研究中存在著有壓長短管選擇、摻氣與否及突擴方案與常規(guī)止水方案的比較等問題.經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fā)總公司技術委員會審查,從設計、施工、水力學和運行條件綜合比較,最后深孔體型確定為有壓短管方案,深孔閘門按跌坎摻氣方案設計.原設計泄洪深孔僅設置3扇事故檢修門,為確保深孔安全運行,研究了每孔各設一扇事故檢修門,在非汛期擋水,保證深孔閘門基本不漏水,并減輕弧門長期在高水頭工作的負擔,也便于維修.綜合考慮深孔弧門的運行、檢修的影響因素,深孔事故門宜分批安裝制造.第一批可安裝制造6~8扇,其余可待水庫蓄水后再陸續(xù)安裝制造.深孔弧門的關鍵在確保工作弧門自身運行可靠性,尤其是止水的可靠性.
3.4 大壩基礎深層抗滑穩(wěn)定問題
三峽壩基巖體總體上是較完整的花崗巖,但左岸1~5號廠房壩段,壩基巖面緩傾角結構面較發(fā)育,局部地段還展布長大緩傾角裂隙,并有少量中傾角裂隙.
該壩段位于左岸山體斜坡部位,壩基高程90m,而壩后廠房最低建基面高程為22.2m,壩下游基巖需開挖成人工高陡臨空邊坡,因此,對1~5號廠房壩段重點分析研究了壩基深層抗滑問題.
a. 根據地質已揭露的緩傾角、中傾角裂隙和結構面,分析其分布規(guī)律,確定其在壩基下的分布、產狀等.
b. 測試結構面的性狀及力學參數,擬定設計采用的參數.
c. 確定各種可能滑動面的概化模式,進行抗滑穩(wěn)定分析,判斷可能產生深層滑動最不利的滑移面,分析其抗滑穩(wěn)定安全度.
d. 根據壩基可能最不利的深層滑動,研究應采取抗滑安全的工程技術措施.
3.5 電站進水口型式
三峽電站機組采用單機單管引水,單機引用流量大,為滿足電站運行要求,進水口尺寸大、高程低.因此,閘門尺寸長、水頭高,需采用大容量啟閉設備.
借鑒國內外大型水電站進水口設計和實踐經驗,采用單孔小喇叭進口體型,進口底高程108.00m,進口曲線為變半徑雙圓弧曲線,喇叭口寬12.11m,高17.62m,工作閘門為9.2m×13.24m.機組進水口布置,經對單、雙孔方案進行大比尺水工模型試驗后作了選定,不僅改善了流態(tài),而且取得了減少0.3m水頭損失的效果,可增加年發(fā)電量約3億kW*h,經濟效益顯著.
3.6 鋼襯鋼筋混凝土引水管道
鑒于三峽電站壓力管道具有直徑大(12.4m) ,條數多(26條),HD值高等特點;經綜合比選,壩內管段選用鋼襯鋼筋混凝土聯合受力結構.壩后管段結構形式研究比較了鋼管單獨受力和鋼襯鋼筋混凝土聯合受力方案.通過二維及三維仿真材料模型試驗和二維、三維線性及非線性有限元計算,認為鋼襯鋼筋混凝土方案鋼板較薄,有利于保證鋼材材質和焊接質量,只要認真澆筑外包混凝土,可以保證鋼襯鋼筋混凝土聯合受力.其安全度比明管大,國內外已有成功經驗,故選用鋼襯鋼筋混凝土聯合受力方案.鋼襯鋼筋混凝土聯合受力方案,要求壓力管道在設計內水壓力下,外包混凝土按限裂設計,全部內水壓力由鋼襯、鋼筋共同承擔,總的安全系數應大于2.2;鋼襯、鋼筋各自單獨承擔全部內水壓力時要求安全系數均大于1.0.該方案,外包混凝土選用Ⅱ級鋼筋,需布設4~5層環(huán)筋,施工難度大,不利于保證混凝土澆筑質量.長江水利委員會進行優(yōu)化設計,適當降低結構的安全系數,以減少環(huán)筋的層數.經過優(yōu)化設計,總的安全系數為2.0,鋼襯、鋼筋各自單獨承擔全部內水壓力時安全系數分別為1.2和0.8,選用Ⅲ級鋼筋,調整為3層環(huán)筋,可節(jié)約鋼材10%左右.
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fā)總公司原則同意長江水利委員會優(yōu)化設計報告.考慮到前蘇聯對鋼襯鋼筋混凝土聯合受力壓力管道技術已有豐富的經驗和規(guī)范可借鑒,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fā)總公司委托俄羅斯水電專家對三峽水電站壓力管道優(yōu)化設計結果進行復核.復核結果表明:優(yōu)化設計滿足俄羅斯的規(guī)范;鋼襯、鋼筋計算應力均較小,外包混凝土的裂縫寬度小于0.2mm;優(yōu)化后仍有較大的安全余地;考慮到三峽壓力管道的極端重要性,俄羅斯專家認為三峽壓力管道的安全系數k=2.0是適當的.
3.7 蝸殼打壓問題
三峽水輪機蝸殼與外圍混凝土結構型式,先后研究了充水加壓、半包(上部鋪設墊層)和全包(全部鋪設墊層)三個方案,經綜合分析,為更有利于水輪發(fā)電機組穩(wěn)定運行和結構安全考慮,1997年7月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fā)總公司確定采用打壓方案,并請長江水利委員會按照該方案進行施工圖設計.由于長江水利委員會原廠房總體設計是按設置墊層方案考慮,廠房尺寸十分緊湊,加上三峽蝸殼打壓水頭高,鋼管及蝸殼尺寸大,因而悶頭很難在廠內布置,經比較確定悶頭位于廠外副廠房下部的布置方案.由于悶頭布置在副廠房下部,造成副廠房的施工進度推遲達9.5個月之久,對2003年機組投產發(fā)電計劃目標有較大影響.鑒于對蝸殼焊縫質量檢查已有可靠手段,為簡化悶頭結構和有利于悶頭布置,同時又能保證蝸殼與外圍混凝土緊密結合,有利于抗振和保證機組安全運行,取消1.5倍最高運行水頭的打壓試驗工序,僅采用保壓澆蝸殼外圍混凝土.針對三峽水輪發(fā)電機組運行水頭變幅大,初期水庫處于低水頭運行,后期又有相當長的時間內在防洪限制水位運行的特點,為保證在運行期間蝸殼與外圍混凝土貼緊,聯成整體,保壓水頭確定為78m,相應初期運行水位135m.
3.8 廠壩間伸縮節(jié)問題
1998年6月6~12日,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張光斗、潘家錚兩位兩院院士來三峽工地進行咨詢時認為:1~6岸坡壩段伸縮節(jié)可以取消;7~14河床壩段伸縮節(jié)也傾向取消,可待俄羅斯專家咨詢報告提交和進行一些補充分析后再定;可否取消伸縮節(jié),其重要的因素是國內外工程實踐及墊層管兩端的相對位移和鋼管的應力在允許應力的范圍內.
俄羅斯專家在對三峽水電站鋼襯鋼筋混凝土聯合受力壓力管道的施工技術進行咨詢時介紹,前蘇聯在最近25年來所建設的10余座高混凝土壩壩后式廠房,廠壩間均未設伸縮節(jié).俄羅斯薩揚舒申斯克、契爾蓋、克拉斯諾雅爾斯克等水電站均取消伸縮節(jié),設置一段補償節(jié)來解決廠壩之間的相對位移問題.上述水電站運行情況良好.廠壩間原型觀測的相對變形較小,一般僅為計算值的50%~60%.
國內80年代以來所建成的高混凝土壩壩后廠房也逐步取消伸縮節(jié),如水口、巖灘、李家峽等水電站,目前這些電站壓力管道均正常運行.而80年代以前,廠壩間采用套筒式伸縮節(jié)的工程,常因伸縮節(jié)漏水難以維修,不得不采用其它補救措施.從我國采用的套筒式雙伸縮節(jié)的實踐看,12.4m 直徑的伸縮節(jié)的制作安裝和維護都存在一定困難,其運行可靠性也較難保證.
根據計算分析成果,1~6岸坡壩段用墊層管取代伸縮節(jié),其廠壩間的相對位移和轉角小,在任何季節(jié)合攏鋼管的應力均在允許應力范圍內,可以用墊層管取代伸縮節(jié);7~14河床壩段的相對位移值也在允許范圍之內,鋼管應力絕大部分在允許應力范圍內,僅局部應力超過允許應力,若合理選擇合攏時間,河床壩段伸縮節(jié)也可取消.為確保河床壩段墊層管的安全,俄羅斯專家建議采用:加厚墊層管四周墊層厚度和墊層管長度;墊層管底部設置排水,并埋設監(jiān)測儀器;墊層管外包鋼筋混凝土,鋼筋混凝土可按全水頭設計;墊層管不設加勁環(huán),其兩端鋼管設置止推環(huán).長江水利委員會認為,7~14河床機組段墊層管工作條件相對復雜,所提出的工程措施或技術保證措施尚難以落實,傾向保留原定的伸縮節(jié)方案.
4 永久船閘科學研究成果
4.1 永久船閘輸水系統及水力學
永久船閘最大工作水頭113m,分為5級,單級最大工作水頭達45.2m,為目前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水頭最高的船閘.為此對船閘輸水系統充泄水閥門型式及閥門段水力學條件、防空化措施、閘室充泄水水力指標和船只停泊條件等船閘水力學問題,進行水工模型試驗研究.永久船閘輸水系統采用長隧洞等慣性型式,每線船閘兩側岸體內對稱布置兩條輸水隧洞.輸水隧洞最大輸水流量550m3/s,閘室充水底部廓道頂設出水蓋板消能.模型試驗表明,在各種通航水位條件輸水時,過閘船只的縱向系纜力小于49kN,橫向系纜力小于29.4kN,可滿足安全停泊要求.對充泄水閥門型式比較了正向弧門和反向弧門,兩種門型在技術上都是可行的,鑒于反向弧門在國內外高水差船閘有成功的經驗,特別是葛洲壩工程中已經過長期的運行考驗,選用反向弧門.為解決充泄水閥門及閥門段的振動和空化問題,采取適當降低隧洞高程,以保證閥門有足夠的淹沒水深;操作時快速開啟閥門;閥門后隧洞采用頂部擴大及底部擴大的體型;閥門后通氣等措施,可防止閥門區(qū)出現空化問題,并滿足閘室停泊水流條件要求,保證輸水隧洞及泄水閥門安全運行.
4.2 永久船閘引航道布置
永久船閘引航道布置及通航水流條件與壩區(qū)泥沙淤積密切相關.重點研究水庫運行不同歷時,引航道內外泥沙淤積對通航水流條件的影響,以及在各種情況下為滿足通航水流條件需要采取的防淤清淤措施問題.上下游引航道布置,按通航水流條件要求,控制口門縱向流速小于2m/s,橫向流速小于0.3m/s,回流流速小于0.3m/s,涌浪高度小于0.5m.為此在上游引航道右側設置隔流堤,將航道與長江主流隔開,形成單獨的人工航道.對隔流堤布置方案研究比較短隔流堤方案和將升船機引航道置于隔流堤以內的“大包方案”,以及將臨時船閘改建的沖沙閘也包進隔流堤內的“全包方案”.在未考慮上游建庫,并在水沙系列中每20年增加一個相當于80年一遇的1954年型豐水豐沙過程的條件,壩區(qū)泥沙模型試驗成果表明:水庫運行(30+2)年,壩前淤積不多,上游引航道不建隔流堤,永久船閘和升船機引航道的水流條件均可滿足通航要求;水庫運行50~70年后,引航道泥沙逐漸淤高,水流流速增加,對船舶航行有一定的影響,需要采取措施.中國長江三峽工程開發(fā)總公司原則同意按專家組審查意見實施上航道隔流堤“全包”方案.
下游引航道右側為土石隔流堤,出口口門距壩軸線4.5km,受樞紐下泄水流和波浪影響較小.水庫運行50~80年,一般年份上、下引航道淤積量不是很大,且主要淤積在引航道口門以外,采取臨時船閘改為沖砂閘;在引航道口門處設截沙槽或設水(氣)幕破壞異重流進入航道,減少淤積;配備自航式高性能挖泥船挖除航道內的淤沙等措施,可滿足通航水流條件.
4.3 永久船閘高邊坡研究
永久船閘高邊坡和一般高邊坡相比具有以下特點:
a. 它是在山體中深切出來的陡高邊坡,高度大、形態(tài)復雜、范圍廣、應力釋放充分,呈現出明顯的卸荷和非均質特征.
b. 邊坡穩(wěn)定,尤其是變形特性有嚴格要求.長江是我國的黃金水道,作為永久船閘的邊坡,不僅整體和局部穩(wěn)定必須保證,而且對邊坡的流變必須嚴格控制,以滿足船閘人字門的正常運行要求.
c. 施工難度大、干擾多、工期緊.船閘工程不僅地面施工強度高,窄、深且陡的閘室直立邊墻開挖困難,而且與大量地下隧洞與豎井開挖同步進行,如何解決開挖爆破的相互影響,最大限度地減少巖體損傷和確保施工安全都是需要處理的難題.
為了解決三峽永久船閘高邊坡施工中的問題,在“七五”、“八五”和“九五”國家重大科研項目中,對巖體邊坡的基本力學參數試驗方法與取值標準;邊坡卸荷、非線性、非均質及流變特性;永久船閘長期變形;巖坡位移對三峽永久船閘大型人字門工作性態(tài)的影響;滲流對邊坡穩(wěn)定的影響;邊坡穩(wěn)定分析方法、破壞機制與安全評判準則;邊坡安全監(jiān)測和反饋分析;邊坡爆破開挖和支護技術等一系列課題進行科學研究和聯合攻關,取得了一大批有水平的成果,并已應用到設計和施工中.
4.4 永久船閘閘室混凝土襯砌墻的結構與支護研究
三峽永久船閘高邊坡開挖具有邊坡高度大,延伸長度長,輪廓復雜及直立深切等特點,加上花崗巖堅硬性脆,裂縫發(fā)育等地質特點,使之成為開挖難度大,技術要求高的挑戰(zhàn)性工程.襯砌墻布置11萬根高強錨桿,主要作用是保證混凝土襯砌墻的穩(wěn)定,同時兼顧高邊坡巖石的穩(wěn)定,現結構錨桿設計是按襯砌墻的外水壓力和溫度應力的最不利組合來考慮的.從襯砌墻分塊尺寸看,屬于長寬比嚴重失調的板結構.對此,張光斗院士認為:結構錨桿主要是承受外水壓力對襯砌墻的推力,對溫度應力作用不大.溫度變化產生的變形受開挖巖面凹凸不平及開挖臺階的約束,即使混凝土與巖面脫開,其尺度也小于巖面的不平整度,在錨桿逐步受溫差變形產生荷載的過程中,目前設計的混凝土襯砌墻因內外變形的差異和受巖體的約束,必然會產生水平裂縫.混凝土襯砌墻開裂后,其對錨桿產生的荷載隨即相應減少.因此,應增設1~2條水平結構縫,該水平止水縫宜布置在襯砌厚度突變處,減少溫度應力,為加強襯砌墻的整體性,可設過縫鋼筋,但不要太多;增加混凝土襯砌墻的溫度應力鋼筋,以分散溫度應力引起的裂縫及減少裂縫的寬度;進一步優(yōu)化結構錨桿,減少混凝土墻開裂的風險.并可減少高強錨桿數量,或采用延性好的Ⅲ級普通鋼筋.
5 特大型水輪發(fā)電機組科學研究成果
三峽700MW混流式水輪發(fā)電機組,運行水頭初期為61~94m,后期為71~113m. 針對三峽電站機組具有單機容量大,工作水頭變幅大,過機水流含有一定量的泥沙等特點,重點研究水輪發(fā)電機組穩(wěn)定性能和改善運行穩(wěn)定性的措施;水輪發(fā)電機組主要參數優(yōu)選及結構方案;調速器及油壓裝置選型等問題. 鑒于三峽電站機組臺數多、容量大,在電力系統中的地位極其重要,必須從機組選型、設計、制造上采取措施,確保機組運行穩(wěn)定可靠. 按后期運行條件擬定水輪機最優(yōu)工況的水頭,以確保水輪機在高水頭運行工況的穩(wěn)定性和效率,同時也兼顧低水頭的運行性能. 水輪發(fā)電機組主要參數,經過反復比較擬定為:水輪額定轉速75r/min,額定水頭80.6m,額定出力710MW,最大出力852MW;發(fā)電機最大容量840MVA,功率因數0.9. 機組冷卻方式比較了全空冷方案和定子水冷、轉子空冷方案. 鑒于兩種方案各有優(yōu)缺點,以制造廠家各自的技術優(yōu)勢來確定. 機組的推力負荷達5500t左右,為世界之最,推力軸承的布置研究了水輪機頂蓋和下機架兩種方式,推薦承重下機架的方案. 調速器采用數字式微機調速器. 機組油壓裝置為分離結構.
機組采用國際公開招標,第一是質量,第二是引進技術. 利用這個機會,把我國國內水電設備的制造水平提高到國際水平. 左岸電站14臺700MW水輪發(fā)電機組國際招標采購合同于1997年9月正式簽訂,由兩個供貨集團中標. 法國通用電氣阿爾斯通和瑞士ABB公司組成的供貨集團中標8臺水輪發(fā)電機組,采用挪威克瓦納公司的水力設計. 加拿大GE、德國伏伊特、西門子公司三峽聯合體中標6臺水輪發(fā)電機組. 1997年年底水輪機埋件部分的第一批貨物已運抵工地,意味三峽水輪發(fā)電機組埋件的安裝將拉開序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