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 裝飾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購買價格 | 在線試用 | 手機APP | 產品資料
X 關閉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當前位置:工程項目OA系統(tǒng) > 建筑OA系統(tǒng) >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寨·水·街——“建筑與水”國際概念競賽方案簡介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一 “紺宇凌霄”的魅力

  長江三峽工程將于2009年全部竣工,按照三峽大壩正常蓄水方案,今后三峽庫區(qū)水位在145~175m上下呈規(guī)律變化,比現在高程高出數十m .目前已知文物點有1208處處于三峽淹沒區(qū)海拔高程175m以下(地下文物767處, 地面文物441處)。 其中重慶市忠縣石寶寨周邊場鎮(zhèn)將被全淹。

  忠縣石寶寨位于三峽地區(qū)中部,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西距今縣城37km,東至重 慶市萬州區(qū)51km(水路)。作為三峽游線著名的旅游景點,1979年 11月經國家旅游局批準對外開放。石寶寨依附山體,形似“玉印”,故名“玉印山”。寨頂壩上有“米石”,俗稱“流米洞”,又名“石寶”。據《四川通志》載,“明末,譚宏起義,自稱‘武陵王’,曾據此為寨”,故名“石寶寨”。12層摩崖寨樓飛檐展翼,層層收縮,四周竹樹環(huán)繞,花木蔥蘢。底層寬,頂層窄,氣勢銳意,激人攀登。愈往上爬,天地愈寬,到達頂峰天子殿,額枋上書“紺宇凌霄”。

  石寶寨的奇特,合民間傳說、地勢、建筑于一體,具有豐富的物質和精神內涵。而歷代文人墨客、過船行者更是對玉印山及周圍上下的建筑詩化描繪,傳頌遠播,把石寶寨的知名度推到空前程度。石寶寨被石寶鎮(zhèn)圍繞,小鎮(zhèn)尺度小巧,鎮(zhèn)內街道蜿蜒轉折,隨地形起伏,圍繞石寨一周,極具地方建筑特色。石寶鎮(zhèn)與隔長江而峙的西沱云梯街相互呼應,構成了這一區(qū)域獨特的地方建筑風貌,具有很高的風景旅游價值和地方建筑文化價值。

  目前面臨的問題是,三峽工程蓄水至175m,將使石寶鎮(zhèn)全淹。石寶寨 被淹至山門,成為立于長江中的一個孤島,石寶寨與石寶鎮(zhèn)“唇齒相依”的環(huán)境聯系將不復存在。

  作為富有特色的“歷史地段”,石寶寨地區(qū)的保護問題已經引起了規(guī)劃部門與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實際的規(guī)劃設計工作由北京建工學院承擔,其“就地保護”方案利用圍堤解決了寨樓與山體被水環(huán)繞帶來的景觀及壓力問題,但并未重點解決石寶寨周邊場鎮(zhèn)淹沒問題。因此在這次概念競賽中,我們希望對后者作一個探索。同時,由于三峽水位175m蓄水線下類似大小集(場)鎮(zhèn)多達140余個,其中相當部分有傳統(tǒng)風貌特色,本研究也對其他類似地段有一定參考價值。

  二 設計的開始

  1 自然

  根據長江水利委員會資料,目前石寶鎮(zhèn)一帶枯水季節(jié)長江水位高程118m,庫區(qū)蓄水后,玉印山成了四面瀕水的孤島,石寶寨樓門將淹沒2m.在這樣的客觀條件下,有兩個問題隨之而來:一是原有“街—山(寨)—街”的呼應關系變?yōu)?ldquo;水—山(寨)—水”,自然景觀發(fā)生了顯著改變,而且必將導致進出山交通方式與視點的變化。二是庫區(qū)水位并非固定不變,如何整治好水退后的地面景觀也是一個難題。

  2 民俗

  石寶鎮(zhèn)老街圍繞玉印山相伴而生,當地居民在山下世代居住,生生不息。街與山,街與寨已形成牢不可分的共生關系。逢“一、四、七、九”趕集,不僅是當地人購物、交往的重要時間,也吸引了周圍場鎮(zhèn),是當地主要的民俗活動。這一切,將隨著庫區(qū)蓄水不復存在。

  3 經濟

  石寶寨地區(qū)經濟條件與旅游業(yè)的興衰息息相關。石寶寨的存在使得商業(yè)得以繁榮,而必要的商業(yè)設施也極大地方便了過往游客。鎮(zhèn)、寨、人處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聯系狀態(tài)。水庫蓄水后,街道消失,居民將移居到1km 以外的新城,經濟活動面臨著衰落。

  三 模式的構想

  1 “躍遷式發(fā)展”

  面對上述特殊條件,我們提出“躍遷式發(fā)展jumping develop-ment”的觀念,以特殊的思維方式去適應特殊的現實。石寶寨地區(qū)面臨的是環(huán)境的突變,與之相適應的也應該是居住模式的突變。在特殊條件下,不宜過多拘泥于當地傳統(tǒng)地方做法,可以采用大幅度,甚至是跨越式的演進方式,不妨將其稱作“躍遷式發(fā)展”?;谶@種觀念,我們在水淹沒的玉印山周邊規(guī)劃設計出一條新街道。相對于傳統(tǒng)的民居發(fā)展過程,這種新形式可以被看做是一次“躍遷式發(fā)展”。或許,這恰恰觸及到民居的本質:“因地制宜,不拘一格。”

  2 統(tǒng)一規(guī)劃與自助修建

  石寶鎮(zhèn)這樣多年形成的場鎮(zhèn),在街道之間、鄰里之間已形成一種十分牢固的共生關系。店鋪在街道中的位置、規(guī)模,對商業(yè)效益的高低有極大影響。 我們提出的方案(題為A Flexible Street by Yangtze River),是一條在原有老街位置上重建的街,隨著水位的上下變化可以改變空間形態(tài)。我們采用“統(tǒng)一規(guī)劃——自助修建”這樣一條思路。

 ?、?統(tǒng)一規(guī)劃。選擇現在高程在168m左右的街道進行布置,沿用原有街道脈絡,從距山體較近的西北向南延伸。定下4.5m×2.4m的柱網結構。考慮到通常民居的開間為3~4.5m,設計面寬4.5m;由于采用現代建筑結構,兼顧建筑模數,進深以2.4m為基本模數。庫區(qū)蓄水后,水面距街面的高度大致可分為1~3層。這部分高度也是水位變化時產生空間變化的重要部位,并根據位置不同設置浮動平臺,解決水位變化的空間適應性問題。

 ?、?居民參與。根據自身需要與原有位置,居民購買已劃分出的柱網(一般為1~3個開間)。購得確定數量的開間后,也擁有了縱深方向與豎直方向的可擴展面積。在主體結構上,可以靈活劃分自身需要的空間。政府鼓勵居民利用原有民居中的可用構件,部分木板墻體、梁、檁、瓦及門窗均有可能再度使用。當地居民已有相當的獨立建設的能力與傳統(tǒng),同時還應遵循專業(yè)人員的指導與建議,在一定的外立面節(jié)奏控制范圍中進行建設,以創(chuàng)造出一種“新民居”形式。

  3 季節(jié)與形式

  新街道的形態(tài)具有雙重性質——“水上的街”與“陸上的街”。每年的冬季(11月~2月)是庫區(qū)蓄水期,而夏季(6月~9月)則是落水期。從空間和氣候兩個因素考慮,建筑具有固定與浮動兩部分,從而產生兩種典型剖面形式。

 ?、?蓄水期。水面以上為單層建筑,形似水鄉(xiāng)。主要交通流線為“H”形,西南民居中的涼廳子空間在這里兼作交通敞廊。逢趕集日,店鋪可以在敞廊外側擴充銷售面積。延伸至水面以下的臺階,作為親水性空間。在新的街區(qū)中同樣重視船與建筑的傳統(tǒng)關系,而且將船作為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在2~3個開間之間,可劃分出獨立的停船點,寬度設計為4.5m ,從水面可以十分便捷地進入建筑。擴展了街道的通達性,利于發(fā)展旅游交通。根據需要,可以在建筑的固定部分之外增設上下浮動單元,“H”型柱既為結構承重結構又是浮動單元的上下導軌。浮動單元底部為輕質材料,上面可建房,也可作浮動平臺。

 ?、?落水期。水位下降后,原有石板路已完全暴露出來,上下兩種交通系統(tǒng)疊合起來,增加了行人的通行容量,也符合夏季該地區(qū)旅游旺季的需求。同時街道尺度改變,由冬季兩側的單層建筑變?yōu)?~3層建筑,其中二層樓板是隨水位下降而下降,由橫梁支撐在二層位置。同樣,居民可以利用原有穿逗式民居中可拆裝構件進行填充、分隔。結合西南地區(qū)生活方式,這部分空間適合安排茶館、小吃。浮動單元下降后,同樣也帶來了氣候適應性的改變,通透的架空柱廊,上下錯位的對應關系,適應西南地區(qū)夏季炎熱的氣候特征。

  在新建街道的一定位置,結合規(guī)劃需要,設置了通往山體的聯系(走廊、浮橋),與山體的聯結位置同樣盡量保留原有交通關系,以利用原有部分道路節(jié)點與景觀對位關系。

  在設計過程中,焦點始終落在該地區(qū)的特殊條件上,探索從“普適設計”到“地方設計”的理念。然而,“地方設計”也并非簡單因循過去的形式與符號,而應探索其內在精神與發(fā)展模式,這才是真正的繼承。這份方案更多地探討了山體周邊的景觀、人文環(huán)境的再生問題上。選題雖然是虛擬的,但我們希望以這次設計競賽為契機,對一種新的保護再生模式作一些研究。

  一處有價值的歷史環(huán)境,必然是一個多重要素構成的系統(tǒng),研究其“再生與發(fā)展”,需要綜合考查物質形態(tài)、文化脈絡、經濟發(fā)展等多重要素。有理由相信,只要能充分認識并主動探索這樣的系統(tǒng),“神形兼?zhèn)?rdquo;的歷史環(huán)境必將更多地呈現出來。

發(fā)布:2007-07-25 09:43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

泛普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其他應用

項目管理工具 禪道項目管理軟件 夢龍項目管理軟件 微軟項目管理軟件 裝飾管理系統(tǒng) 裝修預算軟件 項目計劃軟件 項目進度管理軟件 軟件項目管理工具 材料管理軟件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系統(tǒng) 項目管理系統(tǒng) 施工管理軟件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工程管理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