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項目管理系統(tǒng) | OA系統(tǒng) | ERP系統(tǒng) |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 裝飾管理系統(tǒng) | 簽約案例 | 購買價格 | 在線試用 | 手機APP | 產(chǎn)品資料
X 關閉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當前位置:工程項目OA系統(tǒng) > 建筑OA系統(tǒng) >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50年學徒人生 水處理行業(yè)專家何壽平自傳

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一晃50年就這么過去了。從一個愣頭愣腦的毛頭小伙子,成了白發(fā)蒼蒼的老頭子?;仡^看看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來的路,感慨萬千。小結(jié)一下50年的學徒人生,總算有點進步,沒有白活。


  啟蒙學習
  1958年,僅有初中畢業(yè)學歷的我17歲,憑著對“自來水”的好奇,一時興起,去自來水廠籌建處報名當上了學徒。這一當已整整50年了。
  當年10月與30多名一起參加工作的年輕人赴南京自來水廠學徒。
  我被分配到北河口制水車間清水機房學習。這兒的一切對我都是那么的新奇。當時我連什么“電壓”、“電流”都搞不清楚。當雄渾的800匹同步電機的大水泵在師傅的指導下讓我操作運轉(zhuǎn)了起來,感到十分自豪。
  新鮮的環(huán)境激起了我的求知欲,不懂就問。師傅的文化程度有限,一時回答不清時,我就去求教我們帶隊的技術員朱永岐。
  一次在大光路增壓站調(diào)試遙控裝置時,不斷地跳閘,怎么也找不到問題所在。我在一旁看著線路圖琢磨,瞎貓碰上死老鼠地發(fā)現(xiàn)有一接線點產(chǎn)生短路,一下子找到了問題。
  “摩托卡”很欣賞我的“小聰明”,與我結(jié)成了忘年交。正是這些老師對我的培養(yǎng)教育,為我在多年后努力實現(xiàn)水廠自動化的目標留下了一些基本的概念。當我結(jié)束學習要回南通時,鄭工程師說:“別回去了,就留在我身邊吧!”可是我離家時間長了,真想家。最后,還是戀戀不舍地告別了多位師傅回到家鄉(xiāng)。
  南京9個月的學習,使我深深地陷入了久久為之努力的城市供水事業(yè)永不回頭。

求知求思
  回到南通,領導分配我到唐閘看管一口深井。一個人住在蘆扉棚里,每天開啟一次深井泵,十分清閑。去南京學徒的經(jīng)歷使我深深感到知識的淺薄,不安分的我很懊悔當初初中畢業(yè)后竟沒有想繼續(xù)上學,太不應該了。因而求學的愿望越來越濃烈。我寫信給上海的姑媽請她給我買來全套中專數(shù)理化教科書。規(guī)定每天讀多少頁書,做多少習題,就這么生吞活剝地自學了幾個月,自認為有了進步,竟異想天開地向領導提出要去“考”大學。領導回答說:“不行!我們送你去南京學習,怎么能讓你就這么離開呢?”一下子斷絕了我求學的念頭(其實真的讓我去考,絕對考不上,基礎委實太差了),只能安安穩(wěn)穩(wěn)地在自來水廠一待就是35年。
  現(xiàn)在嘆息之余,深深地感到?jīng)]有經(jīng)過正規(guī)系統(tǒng)地專業(yè)學習,基礎知識功底不扎實,即使做出一點成績,也只是做做表面文章而已,顯得十分淺薄。
  南通港水廠基建時,我被派到上海采購管道配件及相關設備。我隨身帶著一整套水廠的工藝圖紙,依照上面列出的設備表逐個采購。憑著一知半解的琢磨,總還沒有發(fā)生什么失誤。
  出差期間有許多空余時間,腦子總閑不住,就沒事找事地考慮起今后的“現(xiàn)實”問題:將來水廠投產(chǎn)后,用戶要求接水,總不能讓已有的用戶停下水來為新用戶接裝水管吧?一定得想個辦法搞一個不停水的開洞機??墒忻嫔蠠o法買到,只有自己想辦法進行加工。就這樣挖空腦筋憑空想象,弄出個大概意思,居然亂七八糟地“畫”出了“不停水開洞機”的“圖紙”。就地找到一家機械廠加工。車床師傅大致看懂了我那“圖紙”畫的什么意思,很耐心地告訴我中心線怎么畫,螺紋應該如何表示等等。這才使我一步一步地懂得了機械圖的基本畫法。
  我這種“先干再學,邊干邊學”的學習方法一直沿襲至今。現(xiàn)在想起來,若要在事業(yè)上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前進,那“無知無畏”、“敢想敢干”的精神也確實不能少!

  這種Φ25mm的不停水的開洞機僅6.5公斤重,靈活、輕巧,使用方便。為此寫了篇稿子投到北京的《建筑》雜志,不久給刊登出來,這是我的第一篇被發(fā)表的“論文”。它激勵我堅定地邁開了“技術創(chuàng)新”之路。我拿到9塊錢稿費,但單位卻被許多單位無償索取了上百套的圖紙。領導并沒有因此認為是“負擔”,反而感到我們這么小的單位能在“中央”的雜志上揚了名值得。我也因此得到單位領導的“賞識”,而后,哪兒有難題就調(diào)往那里工作。
  我干過水泵工、凈水工、水廠值班長、水表修理工、管道工、自應力水泥管理化試驗員、接水材料運輸工、倉庫管理員、采購員等等。三年自然災害期間水廠停建,還干過綠化工、筑路工、道路養(yǎng)護工。文化大革命前夕調(diào)到生產(chǎn)技術科協(xié)助干點技術工作。
  正是這樣頻繁地更換工種,不斷地學習,豐富了我的經(jīng)歷,為以后進行科研和管理工作奠定了“博學”的基礎。

敢破敢立
  1966年參加了參加了南通港水廠5000m3/d綜合凈水站的設計,得到北京市政設計院徐彬士、潘駿壽毫無保留的傳授。1967年建成投入運行。
  1970年在上海自來水公司黃仲杰的幫助下,進行了15000m3/d脈沖澄清池工藝設計,運行效果良好。并試驗成功“浮筒式脈沖發(fā)生器”。
  1971年參加自應力管試制工作。1972年底去南京工學院參加全國自應力管培訓班,聽取了中國建材科學院曹永康、南京工學院劉漢銓、南京水泥制品廠徐淑蘭等多位專家、老師的講學、授課?;貋砗筘撠熁I建了理化試驗室,并試驗出采用酸溶法測定礬土水泥中AL2O3的簡易方法。
  1974年從資料中得到“蘭美拉”的信息,立即與北京市政院、天津自來水公司等單位的陸萄、翟海峰、徐景翼、翟硯章以及福州自來水公司謝旭華先生進行了共同探討和交流。他們給予了精辟的講解,介紹了研究的關鍵難點所在。我們幾個單位各自進行了同向流沉淀池試驗。我們在南通港水廠建成一座3000m3/d半生產(chǎn)性試驗沉淀池。1977年建成20000m3/d生產(chǎn)性同向流沉淀池。
  1974年為改造南通港水廠平流沉淀池,去上海、福州學習,得到上海自來水公司編譯的技術資料,其中談到“橋式真空排泥罩”一詞,經(jīng)過推敲分析認為這是一種可以移動的濾池沖洗設備,啟發(fā)我們有了新的構(gòu)思。到了福州,在進行交流中,闡述了我們的設想。謝旭華立即表態(tài),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案,請你們就在這兒將圖紙畫出來。在謝老師的“逼迫”之下,連夜長考,直到清晨才從運行原理上理順了一個全新的方案。
  回到上海,自來水公司的宋仁元先生聽取介紹后,立即表態(tài)給予鼓勵:“這個思路很好!我們這兒還有些資料可以提供參考”。
  上海市政院的鍾淳昌先生講:“你們的這個方案可以報到國家爭取科研項目立項。”
  在南通接待江蘇省建筑科學研究所王俊玉、吳撫萬時,他們聽了介紹后立即表態(tài)說:“這個項目不要報國家了,就在我們省里立項,撥給你們10000元的研究經(jīng)費。”這下可動了真格,被“逼上梁山”了。
  這時看了從上海拿到的相關資料,一看嚇了一大跳:國外的“哈丁奇”式濾池構(gòu)造比較復雜,而我們的設計與其完全不同,卻簡單得多。我們的方案會不會有問題?回頭想想,我們的方案無論從工作原理上,還是具體設計都能講得通啊,為什么一定要跟著老外走呢?干吧!大膽地干吧!
  就此設計能力為3000m3/d的整套方案經(jīng)國內(nèi)知名專家宋仁元先生的仔細審核,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從施工到建成不到半年,于1975年完成了移動沖洗罩濾池試驗,幾乎沒有走什么彎路,幸運地一舉成功。
  使用的自動控制裝置是我在爬在車床下面,對照機床電氣示意圖的表示方法,利用在南京學習時得到的一點自控的皮毛知識,采用繼電器組成了控制線路,竟然運行得很好。
  當年,發(fā)表了《移動沖洗罩濾池試驗》一文。1977年設計建成國內(nèi)第一座20000m3/d生產(chǎn)性移動沖洗罩濾池。1978年“移動沖洗罩濾池”科研成果獲“全國科學大會”獎狀。
  1980年得到南通電子儀表廠楊紹倫的幫助,學習利用CMOS集成邏輯電路設計、研制成功更新?lián)Q代的“移動沖洗罩濾池程序控制器”。
  面對現(xiàn)狀,永不滿足;腳踏實地,敢為人先;堅韌不拔,不畏困難;堅定信心,勇于創(chuàng)新!

筆耕不息
  在這不斷拜師學習的道路上,取得了一點進步,1981年被授予了“工程師”職稱。
  1983年主持進行“標準濁度研究”,并發(fā)表了相關論文。其中關于配制液本底濁度對標準濁度液精度影響的論述,第一次提出了蒸餾水不能作為“0”度水標定濁度儀的觀點,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意義。
  1984年《移動沖洗罩濾池》一書出版,這應該是我自學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這本書的出版,清華大學許保玖先生、同濟大學嚴煦世先生和上海自來水公司宋仁元先生為我審稿,提出了許多寶貴意見,使書稿得以完善。特別是出版社俞輝群編輯逐字逐句給我審閱,無論是內(nèi)容、數(shù)學符號、用字的規(guī)范,還是標點符號等等都一一給我指出問題,稿紙邊上貼滿了一大堆的字條,如同維吾爾姑娘滿頭的辮子,很是有趣。俞輝群工作細致、認真、熱情、周到,處處為作者提供方便,使我在學習的路上又多了一位誠懇、熱情的老師和摯友。
  1986年 獲江蘇省總工會"自學成才獎"。
  1986年接受委托,參加編寫城鄉(xiāng)建設環(huán)境保護部下達的《水泵構(gòu)造及運行》中級技術培訓教材。
  除了繼續(xù)努力進行學習外,我感到對所做工作及時進行總結(jié)十分必要。所以,平時只要做了點事,就將一些想法和感受記錄下來。雖然我這個人比較懶散,但斷斷續(xù)續(xù)地也寫了些文字。只是,比下略有余,比上就差得太遠了。
  自己如此,對同事、下屬也希望他們從寫作中不斷提高。在建設狼山水廠的同時,要求參加現(xiàn)場工作的技術人員及時總結(jié),待工程結(jié)束后必須提交各自所做工作業(yè)務的論文。所以在狼山水廠竣工后半年,就通過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編輯出版了《現(xiàn)代化水廠建設實例--狼山水廠的建設》一書。其中“水廠工程設計和施工的體會”一文,對建設過程中的失誤和教訓進行了恰如其分的總結(jié)。這與過去一些工程類的出版物光談成功的一面,避而不提所出現(xiàn)的問題相比,我們的做法給讀者以新鮮感??梢詮闹形〗逃枺瑥闹械靡?。
  以后參加了數(shù)本關于給排水方面的施工手冊和監(jiān)理手冊的部分章節(jié)的編寫,將自己在實際工作中取得的經(jīng)驗加以總結(jié),提供業(yè)內(nèi)同行參考。
  2006年國際水大會在北京召開,建設部科技司為大會推出了一套叢書,我參加了其中一冊《中國城鎮(zhèn)供水技術發(fā)展手冊》的主編工作,重點編寫了我國古代、近代的供水技術發(fā)展的歷史。
  我感到,每次總結(jié),對自己的學識水平和寫作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求得進步不僅僅是取得具體的成果就可以了,還需要通過不斷地筆耕,勤于思考,善于總結(jié),才能從理性認識上得到一個質(zhì)的飛躍。

眾多師長
  多年來,由于南通自來水公司在工藝改造、技術創(chuàng)新方面做了些工作,前來參觀考察的人絡繹不絕。使我們有機會接觸了國內(nèi)許許多多的同行專家,他們給了我們技術和工作上的指導,帶來了大量的信息,拓寬了我們的視野,增長了我們的見識。我們曾得到王業(yè)俊、王揚祖、陳正興、汪光燾、聶梅生、宋仁元、沈大年、王洪鑄、嚴煦世、張自杰、李圭白、湯鴻霄、王寶貞、陳夢熊、戴 進、吳杭勉、顧澤南、周嘉民、鍾淳昌、謝旭華、吳正淮、高維烈、許振婉、魏建中、楊文進、錢崇湛、許京騏、力伯法、畢延齡、王占生、陳昌杰、周國興等前輩專家面對面地傳授、指導,同時也得到張悅、沃瑞芳、肖紹雍、劉志琪、宋序彤、劉維城、沃瑞方、陳 新、車念國、王俊玉、吳方中、趙乃君、趙華中、芮友仁、黃銘杰、謝志平、錢榮孫、劉延澄、章立德、俞輝群、張美貞、宋為茹、李 剛、王真杰、章林偉、關興旺、田啟明、叢遠東、劉允洲、郝 力、陳燕申、曲久輝、邵益生、鄂學禮、吳撫萬、孫海如、陳云生、孫淑溪、張曉健、傅 濤、劉文君、顧國維、許建華、陳翼孫、范瑾初、劉遂慶、高乃云、李 田、劉燦生、呂炳南、趙洪賓、崔福義、馬 軍、于水利、龍騰銳、姚雨霖、何 強、董輔祥、崔玉川、李鏡明、金同軌、吳赳赳、姜乃昌、胡海修、陳 衛(wèi)、王寶玉、周虎臣、吳根林、李桂榮、顧 平、莫志宏、戰(zhàn) 威、楊奇觀、邱慎初、王 顯、鄭興燦、丁堂堂、張大群、賈萬新、裘本昌、戴志荷、何 霖、吳松華、印慧僧、沈永明、卜義惠、楊文進、高志強、伊承勛、潘駿壽、陸 萄、李同德、翟海峰、張延蕙、朱錦文、王光杰、何玉珍、高士國、杭世珺、郄燕秋、孫振堂、徐彬士、陳寶書、戚盛豪、沈裘昌、李金根、吳松華、印慧僧、王 杉、石開云、金管德、關懷民、黃毅軒、何愛惠、何冠欽、陳偉雄、何 玲、黃仲杰、張亞杰、朱 澈、包承忠、岳舜琳、夏柔則、曹增萬、周其昌、樂林生、王志剛、孫文章、許樹禮、楊向平、張隆久、楊福才、姚芳宇、徐淑蘭、徐景翼、馬戌環(huán)、王寶林、何文杰、梁相欽、陸坤明、張金松、李志才、洪覺民、許 陽、何維華、孫志浩、侯天恩、袁 棠、張大川、林振輝、許國棟、呂大武、李復興、周立先、王 康、季 琪、陳良剛、方家麟、馬樹明、芮習寧、楊麗娟、趙展春、張松坡、孫淑溪、王孝義、邵學炳、鄭兆平、鄭家琪、黃偉源、黃金祥、巴克森、莊 勻、孔繁理、黃鳴岐、徐麗英、裴兆中、何躍庭、黃廣澤、郭洪泉、徐坤林、凌天鈺、葛忠康、陸明鈺、朱世威、寧兆洪、沈啟鵬、袁靖東、王維明、許云欽、朱君道、朱世威、寧兆洪、凌振榮、候德劍、張 宴、陶永華、呂 堅、陸 路、朱 洪、陳曉寧、顧宇人、徐華清、劉承澤、劉國俊、王宇祥、朱永岐、孫天林、單百歌……等國內(nèi)諸多知名專家、學者、同行朋友的指教。使我們在技術進步的道路上依靠專家學者們的支持和幫助,才能不斷地跟上時代的步伐。
  由于我們水廠構(gòu)筑物種類齊全,所以蘭州鐵道學院、同濟大學、哈爾濱建筑工業(yè)學院、太原工學院、總后勤工程學院、山東建筑工程學院、南京建工學院、華東交通大學、西安冶金建筑學院……等許多大專院校的老師、學生也紛紛前來現(xiàn)場實習,并要求給同學們講述新技術的發(fā)展動向,以及施工、運行的經(jīng)驗。這對一個通過實踐鍛煉走出來的專業(yè)人員來講,是一個難得檢驗自己學識和學習成績的機會。我特別喜歡為同學們答疑,由于不知道他們會提出什么問題,本人也無法預先推測如何回答,因此,這是對我所掌握知識的嚴格測試,也是對我現(xiàn)場應變能力的考驗。由于平時注意思考,因此對大家提出的一些問題的應答,深入淺出和風趣的敘述,贏得同學和老師的欣賞。為此,哈爾濱建筑工程學院于1987年聘請我擔任了兼職副教授,并定期去學校講課。
  歷年來參加了許多學術會議和活動,接觸的面更廣更寬,收益頗多。
  我的師長和朋友來自四面八方,有德高望重的前輩,有年輕有為的精英,有我們專業(yè)內(nèi)的學者,也有其他行業(yè)的人士,有科學技術界的專家,也有文化藝術界的朋友。廣結(jié)人緣,豐富知識,開拓視野,循序漸進。

發(fā)布:2007-07-29 12:41    編輯:泛普軟件 · xiaona    [打印此頁]    [關閉]
相關文章:

泛普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其他應用

項目管理工具 禪道項目管理軟件 夢龍項目管理軟件 微軟項目管理軟件 裝飾管理系統(tǒng) 裝修預算軟件 項目計劃軟件 項目進度管理軟件 軟件項目管理工具 材料管理軟件 工程項目管理軟件系統(tǒng) 項目管理系統(tǒng) 施工管理軟件 建筑工程項目管理軟件 工程管理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