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工程項目OA系統(tǒng) > 學校OA管理系統(tǒng) > 相關系統(tǒng) > 學校行業(yè)教務管理系統(tǒng)
基礎教育數字校園建設的文化沖突、整合與發(fā)展
一 信息文化:數字校園建設的文化內涵
“教育文化發(fā)生于教育的原點,與教育活動共始終”[4],教育文化建設是教育活動的重要內容,貫穿于人類一切教育活動之中。數字校園建設過程必然是教育文化的子集——學校教育文化建設過程,數字校園建設是實現學校教育文化發(fā)展的工具和手段,是走向學校教育文化之“道”的“路”。
數字校園建設是教育信息化推進過程中的重要建設內容,其建設目的具有一致性。雖然教育信息化在我國已經進行了十多年的建設,但是并不能說明人們對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目的有深刻的認識,仍有很多人以“電化教育”的“工具觀”為基礎討論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沒有提高到《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的“信息技術對教育發(fā)展具有革命性影響”[5]的高度,錯誤地認識教育信息化的目的?;?ldquo;革命性影響”的高度可以發(fā)現,數字校園建設的目標并不是僅僅服務于學校的教學、科研等工作,而是對學校組織各種理念、各項活動流程的重構,其核心基礎是“信息文化”(Information Culture)建設。數字校園建設過程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環(huán)境建設”、“工具建設”等,需要從文化建設的角度進行思考。
作為數字校園建設文化基礎的信息文化是指“以現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基礎,以信息產業(yè)和知識產業(yè)為支柱,以信息和知識的生產、分配、傳播、交流、使用為人們普遍的活動內容,通過社會信息化過程引起人類生存方式全面變革而形成的信息時代的文化形態(tài)”[6],是信息社會中人們的生活樣式??梢詮囊韵滤膫€方面理解信息文化:“作為物質形態(tài)的信息文化、作為社會規(guī)范的信息文化、作為行為方式的信息文化和作為精神觀念的信息文化”[7]。信息文化具有數字化、多元化、個性化、快捷化等狀態(tài)特征和開放性、虛擬性、交互性、平等性等性向特征。信息文化以信息技術為技術載體,利用信息及信息技術“人們可以自由地選擇和重組信息,可以廣泛地交流和傳播信息,從而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平等”[8],使得“世界是平的”[9]。在教育活動中,學校教育的信息文化是一種有別于以“班級授課制”為基礎的傳統(tǒng)學校文化。
學校教育文化是教育文化的一個分支,學校是學校教育文化的主體組織,學校教育文化的再生是學校教育文化建設的結果,學校改革是學校教育文化建設的重要過程。在數字校園建設中,忽視學校原有教育文化及數字文化之間的差異,忽視學校原有教育文化及數字文化之間的互動關系,必然對數字校園建設產生不利的影響。強化數字校園建設中的學校教育文化建設,整合、創(chuàng)生新型學校教育文化是數字校園建設的必然要求。
二 文化沖突:數字校園建設受阻的文化解釋
雖然各級政府在加大數字校園的建設力度,加快數字校園建設步伐,但是仍有一部分人對數字校園建設存在錯誤的認識及抵觸情緒。究其根源,這種現象表面上是人們對數字校園建設認識觀念上的差異,本質上是兩種不同社會形態(tài)下學校教育文化差異導致的文化沖突。
在數字校園建設過程中,有四種比較明顯的抵觸現象。首先是人們對信息化設施、資源使用的抵觸。雖然信息化設施、資源在社會各個領域廣泛應用,但仍有一些研究者、教師以健康、游戲成癮等問題來抵觸信息化設施、資源的應用,處于“技術悲觀主義”狀態(tài)。其次是人們對信息技術構建的開放教育環(huán)境的抵觸。利用信息技術,人們可以構建在任何時間、地點、內容、方式進行學習的環(huán)境,這種學習環(huán)境已經在高等教育領域使用并產生很好的效果,但仍有較多的教師不能突破自我認識,過度強調封閉辦學的價值和優(yōu)勢。然后是對新型教學程序與方法的抵觸。雖然信息技術已經可以有效支持優(yōu)質教學活動的開展,但是仍有很多教師把信息技術作為演示的工作,作為增大教學信息容量的工作,忽視了信息技術其他的作用,不重視信息技術帶來的新理念與新方法,更多的教師將交互式電子白板當作投影用,將投影與黑板比較,并認為交互式電子白板等可以不用。最后是對信息技術的作用“限定在輔助、支持、保障、提升的層面”[10],而不是“引領”層面。這種觀點是用“舊”的“工具觀”看待信息技術,忽視了“教育信息化是當今世界越來越多國家提升教育水平的戰(zhàn)略選擇”[11]的根源,忽視了“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是我國教育事業(yè)科學發(fā)展的重大戰(zhàn)略任務”[12]。
關于上述抵觸現象,可以從兩個層次分析其產生的原因。第一個是現象的表面層次的原因。表面層次上看,上述現象與數字校園的建設方式、建設內容有關。從世界的角度來看,基礎教育的數字校園建設多是由政府主導的“自上而下”的建設模式,而“條塊化”管理體制導致政府各個機構的變革要求“混雜”,數字校園與其他改革之間存在一定的含混和沖突。因此“自上而下”的建設模式給學校組織及其成員對“數字校園”建設的抵觸留下了可能性。同時,雖然研究者和政府都清楚數字校園建設的必要性及復雜性,但是政府的行為更多的是資源保障和價值引導,因此政府提供的建設往往是設備、資源,其他內容建設留給了學校,這也為學校組織及其成員對“數字校園”建設的抵觸留下了可能性。一方面,在“自上而下”的數字校園建設過程中,政府為學校配備信息設備、信息化教學資源,要求學校進行教學改革,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在改革作為一種社會趨勢的背景下,一些學校以各種理由抗拒改革,享受“沉沒成本”①帶來的收益?;谏鲜鍪聦嵖梢钥闯觯瑥谋砻鎸哟紊峡?,數字校園建設的抵觸現象是由建設主體與推動主體之間的矛盾導致的。
第二個是現象的本質層次的原因。從表面層次上可以看出,數字校園建設的抵觸現象是學校組織對外來變革力量的抵觸;從本質層次上看,數字校園建設的抵觸現象根源于學校組織及其成員對變革的抵觸,這才是根本原因。學校組織及其成員抵觸由信息技術支撐的數字校園建設,根源于當前的學校教育文化,意即只有研究學校組織及其成員的客觀精神的根源和文化的條件作用,才能完全理解學校組織及其成員的行為。在數字校園建設中,以“班級授課制”為核心,以工業(yè)社會文化為基礎,以封閉性、傳播性、差異性、集體化等為特征的學校組織文化與以開放性、交互性、平等性、個性化等為特征的信息時代學校組織文化發(fā)生激烈沖突。在這種沖突中可以發(fā)現,抵觸數字校園建設的組織及群體多數是抵觸學校組織改革的組織和群體,這些組織和群體的行為根源是由其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文化決定的。
由于數字校園建設方式及表現形式的顯著特征,諸多人忽視了數字校園建設的文化內涵,將數字校園建設與學校教育文化建設相脫離,從而形成了數字校園建設的“異化”、“異步”,要求教師及管理者提出“應對之策”,這些“應對之策”多是以對教師及管理者的改變?yōu)榛疽蟆?/p>
三 文化整合:數字校園建設的文化要求
文化作為人類生存狀態(tài)的描述,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記錄了人類生存的歷史過程。因此,區(qū)域的、群體的文化很少是間斷的,而是連續(xù)的、繼承的,在連續(xù)、繼承中整合新的元素,實現持續(xù)性的發(fā)展。在數字校園建設中,以信息技術為工具的信息文化作為一種文化迫力推動學校教育文化發(fā)展,在發(fā)展過程中原有的學校教育文化與信息文化的整合是一種必然的選擇。學校教育文化整合是學校組織內部對外來不同文化或文化因素進行的整理和結合,其結果是成為一種新的學校教育文化主張和文化體系。
- 1山東商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云空間”助推學校教育信息化進程<span>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典型案例</sp
- 2學校教學有效性分析
- 3山東膠州3年時間實現中小學建設數字化智慧校園
- 4浙江寧波海曙區(qū)加快打造“智慧教育”城區(qū)
- 5關注裝備應用創(chuàng)新 引領智慧校園發(fā)展<span>——“2013·智慧校園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研討會”新聞綜述 </
- 6教務管理系統(tǒng)是一款專業(yè)的學校排課管理
- 7學校oa辦公系統(tǒng)公司
- 8教學質量分析和監(jiān)控
- 9助力智慧校園,醫(yī)治高校無線網絡“疑難雜癥”
- 10山西昔陽投資800萬元建數字化校園
- 11揚州中小學:安全教育資源網上線
- 12學校系統(tǒng)oa
- 13四川首個“智慧職教”工程在雙流建校啟動
- 14教務管理系統(tǒng)一對多教務系統(tǒng)的特點
- 15江蘇省鹽城市第一小學推進校園信息化進程 促進內涵式發(fā)展
- 16海南打造農村數字化“立體課堂”
- 17??诮洕鷮W院探索信息化建設打造"數字校園"
- 18安徽銅陵市開啟智慧教育 成就銅陵夢想
- 19四川省首個“智慧教育聯(lián)盟”正式成立
- 20江蘇淮安市推進“智慧校園”建設
- 21寧波繪就未來三年智慧教育發(fā)展藍圖
- 22青島萊西市“數字化”提高校園安全指數
- 23學校教務教學成績管理系統(tǒng)建設的必要性
- 24發(fā)揮數字校園優(yōu)勢 促進教育質量提升
- 25山東寧陽縣借助智慧教育提升課堂教學倍增力
- 26陜西交通職院“五化”戰(zhàn)略推進數字校園建設成效顯著
- 27面向智慧校園的虛擬教室設計與大學教法創(chuàng)新
- 28汾西縣第一小學:運用多媒體優(yōu)化小學數學課堂
- 29學校教務管理信息系統(tǒng)
- 30一所農村小學的“大教育”愿景
成都公司:成都市成華區(qū)建設南路160號1層9號
重慶公司:重慶市江北區(qū)紅旗河溝華創(chuàng)商務大廈18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