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免費試用、咨詢電話:400-8352-114
z21
Nonaka 和 Takeuchi (1995)研究日本公司所進行的知識創(chuàng)造,在他們的研究中知識轉換的過程, 也就是內隱與外顯知識間的互動過程。這種知識轉換的過程大致上可分為四種模式:
1. 共同化(socialization):由內隱知識轉換成內隱知識,藉由分享經驗而達到創(chuàng)造內隱知識的過程。可以不透過語言進行學習,以獲得內隱知識。例如學徒觀察、模仿和練習中學習老師傅的技藝,在轉換過程產生共鳴的知識。
2. 外化(externalization):由內隱轉換成外顯知識,將內隱知識透過隱喻、模擬、觀念、或假設,以語言的方式表達出來。盡管表達本身可能不夠精確,卻能促進成員間的對話或集體思考,將觀念逐步厘清,并產生觀念性知識。
3. 結合(combination):由外顯轉換成外顯的知識,個人透過文件、會議、計算機網絡進行知識的交換與結合。同時透過對既有知識的分類,結合有利于外顯知識的傳播,更能產生新的知識。
4. 內化(internalization):由外顯轉換成內隱的知識,當經驗透過共同化、外化與結合后逐漸內化成個人的內隱知識。內化的原動力在于邊作邊 學,同時以語言、故事傳達經驗與知識,或將其制作成文件手冊,均有助于將外顯知識轉換成內隱知識,并產生系統(tǒng)化知識。
|